Skip to content

“以愛之名”,經常是自己的內在恐懼

在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過: ”為何他(她)說愛我,但我卻很痛苦”的感受?” 這個情況最常發生在親子之間,當一方執意的表示”我是為你好”的說詞時,不平衡的狀態就會產生。這種執意經常不被意識層次覺察到,於是父母信誓旦旦地以為自己是絕對看得最清楚,想的最透徹、思考最周全的一方,最後搬出”以愛之名”當作所有行為的包裝詞彙時,孩子通常會落入完全無力招架的狀態,或者陷入矛盾混亂的情緒糾結中。隨著孩子年齡越大,”以愛之名”帶來的影響力會向著兩個方向發展,一種是孩子學習到扭曲的價值觀、壓抑的情緒體、過度控制的大腦理智;另一種是孩子持續處在糾結的情感矛盾中,無法清楚自己到底該做誰? 不論是哪一種,父母親的”我是愛你的”,所以你們應該……就形成孩子生命中的枷鎖,隨著年齡漸長,有些人可以慢慢清楚自己與父母的不同,也可以小小決定要不要聽從父母的所有想法,但有些人即使長大,卻因為沒有機會看見自己可以不同,無法選擇別的方式生活,情緒與內心經常是痛苦紛亂的。

我們經常會看見的劇本是,父母親總是表現出某種行為模式,以為自己在示範一種價值觀,但卻完全沒有覺察到一意孤行之下,孩子要嘛很辛苦的跟父母親演戲,心口不一的回應,要嘛就是衝突撕裂,情緒高漲的消磨掉親近信任,許多現代的家庭親子關係難題,範圍從孩子是小小孩到孩子是成人,只要父母親沒有意識去覺察反省自己的”以愛之名”到底是甚麼,家庭議題永遠難解。當父母親”以愛之名”來教育孩子時,表面上似乎是因為父母親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,走太多冤妄路,其實是父母親的內在潛藏著自己人生不順遂的恐懼擔憂或失落失望,隨著父母親的年齡越大,就代表著孩子其實已經在這種模式下生活很久,甚至在三代同堂的情況中,再度上演”以愛之名”的劇碼,這種世代延續的難題有時會變成家族的魔咒,讓人無法感受到家庭中真正的愛。

因此身為父母,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努力覺察自己與醒悟,到底自己希望孩子所經歷的是要彌補自己內在的空缺或恐懼,還是真得願意讓孩子自由隨著本質而發展? 我相信唯有父母親自己能在內在與生命中處理了遺憾恐懼,才能真正的說”我愛你,因為你就是你”!(I love you because you are who you are)

just-the-two-of-us-1240146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